《云和县轴承产业扩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已经县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。
为落实县委、县政府狠抓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,有效激发轴承产业新活力,加快实现轴承产业扩量提升发展,根据《云和县生态工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等相关文件精神,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、二中全会精神,忠实践行“八八战略”,深入实施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战略,以“存量提升、增量导入、创新策源”为核心目标,积极融入全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布局,全力推进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,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,着力打造浙西南领先的精密轴承生产制造基地,推动我县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,为建设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提供坚强保障。
力争到2025年,全县轴承产业在产业规模、质量效益、创新动能、产业生态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,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,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金”五位一体的轴承产业集聚区雏形基本建成,轴承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——产业规模持续扩大。轴承产业保持较快增长,引进轴承企业10家以上,全县轴承规上企业达到12家以上,轴承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5亿元。
——质量效益显著优化。生产线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,轴承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100%,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增强,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,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16万元/亩,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万元/人。
—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。轴承企业在技术、工艺、设备、产品等方面实现改革创新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3.5%,新增国家专利授权50项以上。
——产业生态优化改善。轴承企业交流协作平台(轴承行业协会)全面建成,轴承企业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基本形成,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氛围得到显著强化。
——绿色集约取得实效。轴承产业“碳达峰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,我县轴承企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全覆盖,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至0.8吨标准煤/万元,单位产品排放达到行业先进水平,高水平完成节能“双控”和碳排放目标任务。
1.推动国内外市场融通发展。鼓励兴昌轴承等内向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,拓展轴承企业贸易空间,规上工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达到12%以上。支持诚创精密轴承等外向型企业加入国内龙头企业供应链,与襄阳汽车轴承等企业开展合作,开拓国内市场。支持环驰钢球等企业依托母公司资源,积极拓展非轴承领域的下游客户。培育轴承行业外贸主体企业,对外贸企业实施“一企一策”个性化辅导、精简出口退税业务流程等措施。到2025年,力争实现轴承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5%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财政局、县税务局,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,下同)
2.谋划新产品、新工序、新领域。聚焦新能源驱动电机轴承对于密封性能、高低温性能、反复启停等性能的提升,开发布局汽车领域新产品,引导企业通过汽车行业IATF16949:2016专项认证体系。支持企业拓展新工序,鼓励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投建热处理和精磨产线。拓宽轴承企业发展路径,推进制造向服务延伸,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轴承套圈、钢球进口替代产品研发创新力度,向风电轴承零部件、轴承滚子等新兴高端领域扩展。力争到2025年,我县轴承企业在高端新兴领域开拓、制造服务化转型等方面实现突破,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%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科技局、县市场监管局)
3.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。加快落实山区26县“智造攀登”计划,强化对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诊断分析、改造对接等服务。争取省、市项目资金,支持企业申报省生产方式转型项目,争创智能工厂(数字化车间)。加强“机器换人”应用示范引领,推行单机智能化、生产线自动化,鼓励企业导入SPC、ERP、MES等系统。到2025年,争取列入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项目名单2项,争创智能工厂(数字化车间)3家,“智造在线”平台实现登记接入全覆盖,累计投入数字化改造资金1亿元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科技局)
4.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。支持龙头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,树立质量精益管理轴承行业标杆,引导2家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1:2015GB/T24001-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。支持企业推广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,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。力争到2025年,争创丽水市人民政府质量奖1项,轴承企业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、管理全方位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。(责任单位:县市场监管局、县科技局)
5.深化轴承生产制造绿色低碳发展。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,推进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,引导企业导入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,提升碳生产力水平。支持企业加大对铁屑、铁泥等轴承生产废料的回收处理力度。力争到2025年,累计实施节能降碳技改项目9项,建成省、市级绿色低碳工厂6家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发改局、云和经开区、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)
1.高起点谋划建设轴承产业发展平台。瞄准高端精密制造领域,谋划轴承等相关领域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产业园,强化设施配套,谋划热处理中心与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中心,根据产业人才需求保障配套职工公寓。引进专业化园区招商运营管理机构,为入园企业提供商务办公、市场营销、产品检测认证、法律咨询、信息咨询、仓储物流、融资服务等产业公共服务。力争到2025年,启动规划面积不小于200亩的轴承等相关领域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产业园。(责任单位:云和经开区、县经商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、县经合中心)
2.建立补链延链项目库强化精准招商。瞄准省内慈溪市、新昌县、常山县、丽水经开区等地梯度产业,开展精准招商,建立云和轴承产业补链延链项目库,绘制产业“招商地图”,依托驻外招商局力量,实施产业链招商。加大对国际或国内轴承行业链主型、平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。到2025年,力争招引优质的链主型、平台型轴承生产企业3家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经合中心、县发改局、县经商局、云和经开区)
1.引导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发展。鼓励企业专注细分产品市场,支持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持续深化“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”工作,推动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、细分市场有竞争优势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提速提档发展。力争到2025年,培育上市企业1家,新增省“隐形冠军”企业1家以上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、县科技局)
2.对标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。对标国内外龙头企业,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,支持企业建立健全“对标诊断—培训实训—对标提升—对比评价—达标激励—建设指南”迭代提升路线图,助力提升我县轴承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。到2025年,力争实现规上轴承企业管理对标评价全覆盖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)
3.支持建设云和轴承产业联盟。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强化战略合作,支持我县轴承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,依托天达轴承与人本集团协同工艺创新模式,成立云和县轴承行业协会,构建企业技术交流和行业信息共享平台,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。(责任单位:县经商局、县科技局)
1.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、建设研发机构,推动规上轴承企业研发活动、研发机构、发明专利全覆盖。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作,迭代完善科技攻关清单,研究制定“云和县轴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”,鼓励龙头企业在混合陶瓷轴承、连续热处理、钢球表面强化、轴承滚动体无损多层次检测等方面有所突破,助力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“五基”关键产品和技术,申报省“尖兵”“领雁”研发攻关计划。力争到2025年,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、市级及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个,推进县域内企业主导的产学研项目3个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科技局)
2.强化人才招引培育。搭建人才发展平台,加强与丽水数发公司合作,推进杭州“人才科创飞地”建设,构建稳定的人才输送体系。加快编制产业链人才地图,建立重点产业领域短缺人才目录清单,靶向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。健全人才培育机制,为轴承企业的中层管理骨干、技能型工人提供“量大面广”的职业技能培训,加大精准扶企力度。鼓励企业引入人才测评及薪酬体系,推广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。力争到2025年,组织开展中层管理骨干、技能型工人培训600人次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委人才办、县科技局、县经商局、县教育局、县人力社保局)
3.推动制定创新标准。鼓励轴承企业申请专利,争取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省级专利示范企业,支持企业购买国外专利或取得独占许可,推动建立云和轴承知识产权联盟,实现知识产权共享。鼓励企业参与制(修)订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“浙江制造”标准,推动我县轴承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探索和发展。到2025年,轴承企业牵头和参与制(修)订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“浙江制造”标准2项。(责任单位:县市场监管局)
附件:《云和县轴承产业扩量提升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重点任务责任清单
《云和县轴承产业扩量提升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重点任务责任清单